■ 第一章:15分钟生活圈的上海实践
1. 实施成效:
- 完整社区覆盖率提升至78.6%
- 公共服务设施步行可达率达92%
- 社区嵌入式养老点位新增143处
2. 典型案例:
- 田林街道"邻里汇"3.0版本
- 陆家嘴金融城"立体生活圈"
- 愚园路"弄堂客厅"计划
■ 第二章:历史街区的活化再生
上海龙凤419社区 1. 更新数据:
- 历史建筑利用率提升至89.3%
- 风貌保护区商业活力指数增长65%
- 社区参与式设计项目达247个
2. 创新模式:
- "修旧如旧"技术标准体系
- 功能混合的"垂直弄堂"
- 文化IP导流的空间运营
■ 第三章:工业遗存的转型路径
上海品茶论坛 1. 转型成果:
- 工业用地转型文化空间占比41.2%
- 创意产业集聚区达36个
- 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年接待量突破800万人次
2. 标杆项目:
- 杨浦滨江"工业锈带"变"生活秀带"
- 西岸美术馆大道
-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
■ 第四章:社区治理的创新机制
上海品茶工作室 1. 参与机制:
- 社区规划师覆盖率达100%
- 居民参与更新决策比例提升至63%
- 第三方评估制度全面建立
2. 可持续模式:
- 空间运营收益反哺机制
- 社区基金会的运作实践
- 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
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徐毅松表示:"2025年的上海城市更新已进入'内涵提升'的新阶段,我们正在探索超大城市存量发展的'上海模式',通过精细化、可持续的有机更新,让城市更有温度、更具活力。"随着《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》的深入实施,这种兼顾历史保护、功能提升和社区参与的更新实践,正在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。